為愛朗讀 (有電影情節)
我本來以為這只是一部愛情片,但沒想到是文藝片,如果去電影院看我可能會覺得有點悶。
會讓這部電影帶著壓抑又沉悶的氣氛,應該是由於主角Michael打從15歲就非常壓抑。
甚至結婚之後他也從未曾放手個性中的壓抑成份,因此展現出他對於Hanna的情感非常深刻,彷彿雛鳥情結一般,讓他的人生幾乎脫離不了Hanna的影響,即使他們相遇只有一個夏天。
這部片的內涵不只在於Michael隱瞞這段年齡差距很大的戀情(對他來說是個道德的議題),更在於學法律的Michael對於Hanna的作為並不諒解。
主要的議題在於後來德國對於納粹的審判,對於集中營事件的洩恨手法,必須找出個對象來宣洩,而Hanna正是其中的犧牲者。
在這個Hanna被審判的重要的庭議前後,Michael的同學曾經憤恨的說,這個審判不過是因為一個集中營中倖存的母女,寫了一本書,因此這群女性(包含Hanna)在內全部都要接受審判。
但是對於當時的情勢來說,Hanna單純想要做好她的工作,但做好工作這件事卻影響了非常多人的性命,對所有人來說,甚至Michael也無法原諒這一點,因此他雖然發現了Hanna不識字,這個證據可能影響判決,但最終他仍就放棄和Hanna會面。
其中包含的可能不只是無法原諒,更有一點擔心別人發現他們曾有過的關係,或者更多的是Hanna拋下他離開的憤怒。
讓他沒有勇氣去找Hanna,即使過那麼多年後,他也沒勇氣去探監,只用那些朗讀的錄音帶來彌補罪惡感,或者是他理解Hanna所展露的愛意。
但從頭到尾,我覺得Hanna是很可憐的人物。
不識字對她而言是非常大的羞恥,在很多片段中都展現出她面對文字時的焦慮,擔心被別人發現的恐懼。也因此她寧願接受不公平的審判也不願意將這件事公諸於世。
對她而言,沒有朋友沒有家人還剩下什麼呢。
有些事情(也許是對生命的殘害)但對她而言是活下來理直氣壯的理由。
Michael曾經打算見她的時候,她曾期盼會客的人。
當她從寄來的錄音帶裡發現Michael時,她的生命多了一點點的意義,尤其當她開始慢慢學會讀寫,興致勃勃的寫信,對她而言那也是一點點活著的意義。
回想著曾經有過的美好,想到還有人記得在監獄裡的她,想到有人為了她朗讀的美好,都是支持她的一點點力量。
可是她發現了Michael的不諒解,所以她又是一個人了,即使Michael替她準備不錯的地方和工作,但她缺少了活著的意義。
Michael是帶給她驚喜讓她學會閱讀卻也讓她失望的人。
而從頭到尾,她都是孤拎拎的一個人。
我覺得那就是女性,或一個沒有依靠的女性,或那個時代下被犧牲的女性。
對Michael而言,對他人(倖存者的女兒)說出這段關係是一個突破,雖然向一個全然陌生的人吐露其實比較容易。而最後他選擇跟他最親密的女兒吐露這段情愫,說這個人,說這個故事,是他終於能夠勇敢的面對曾有過的這段感情。
要說這部片很深刻我覺得倒也還好,但我覺得Hanna賴以生存的信念,卻不容於社會道德,在審判庭上她問法官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彷彿問了看片子的所有人,說出正義並不是嘴上所談可以那麼簡單又容易的去實踐。
會讓這部電影帶著壓抑又沉悶的氣氛,應該是由於主角Michael打從15歲就非常壓抑。
甚至結婚之後他也從未曾放手個性中的壓抑成份,因此展現出他對於Hanna的情感非常深刻,彷彿雛鳥情結一般,讓他的人生幾乎脫離不了Hanna的影響,即使他們相遇只有一個夏天。
這部片的內涵不只在於Michael隱瞞這段年齡差距很大的戀情(對他來說是個道德的議題),更在於學法律的Michael對於Hanna的作為並不諒解。
主要的議題在於後來德國對於納粹的審判,對於集中營事件的洩恨手法,必須找出個對象來宣洩,而Hanna正是其中的犧牲者。
在這個Hanna被審判的重要的庭議前後,Michael的同學曾經憤恨的說,這個審判不過是因為一個集中營中倖存的母女,寫了一本書,因此這群女性(包含Hanna)在內全部都要接受審判。
但是對於當時的情勢來說,Hanna單純想要做好她的工作,但做好工作這件事卻影響了非常多人的性命,對所有人來說,甚至Michael也無法原諒這一點,因此他雖然發現了Hanna不識字,這個證據可能影響判決,但最終他仍就放棄和Hanna會面。
其中包含的可能不只是無法原諒,更有一點擔心別人發現他們曾有過的關係,或者更多的是Hanna拋下他離開的憤怒。
讓他沒有勇氣去找Hanna,即使過那麼多年後,他也沒勇氣去探監,只用那些朗讀的錄音帶來彌補罪惡感,或者是他理解Hanna所展露的愛意。
但從頭到尾,我覺得Hanna是很可憐的人物。
不識字對她而言是非常大的羞恥,在很多片段中都展現出她面對文字時的焦慮,擔心被別人發現的恐懼。也因此她寧願接受不公平的審判也不願意將這件事公諸於世。
對她而言,沒有朋友沒有家人還剩下什麼呢。
有些事情(也許是對生命的殘害)但對她而言是活下來理直氣壯的理由。
Michael曾經打算見她的時候,她曾期盼會客的人。
當她從寄來的錄音帶裡發現Michael時,她的生命多了一點點的意義,尤其當她開始慢慢學會讀寫,興致勃勃的寫信,對她而言那也是一點點活著的意義。
回想著曾經有過的美好,想到還有人記得在監獄裡的她,想到有人為了她朗讀的美好,都是支持她的一點點力量。
可是她發現了Michael的不諒解,所以她又是一個人了,即使Michael替她準備不錯的地方和工作,但她缺少了活著的意義。
Michael是帶給她驚喜讓她學會閱讀卻也讓她失望的人。
而從頭到尾,她都是孤拎拎的一個人。
我覺得那就是女性,或一個沒有依靠的女性,或那個時代下被犧牲的女性。
對Michael而言,對他人(倖存者的女兒)說出這段關係是一個突破,雖然向一個全然陌生的人吐露其實比較容易。而最後他選擇跟他最親密的女兒吐露這段情愫,說這個人,說這個故事,是他終於能夠勇敢的面對曾有過的這段感情。
要說這部片很深刻我覺得倒也還好,但我覺得Hanna賴以生存的信念,卻不容於社會道德,在審判庭上她問法官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彷彿問了看片子的所有人,說出正義並不是嘴上所談可以那麼簡單又容易的去實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