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我沒看過原著,但可以想像原著的筆法會有多深刻。

但是虛虛實實的話語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相,似乎被復仇的結果給震撼,剩下的變得不是很重要。
 

 電影裡刻劃得最好的莫過於每個角色的心理,一個老師的心境,一個母親的心境。

在被打亂的婚姻中生下的令人疼愛的女兒,有一天就這樣成為游泳池裡的屍體。

悲苦絕望之餘,卻發現這不是意外事件,兇手來自自己授課班上的同學。

這個老師的角色是整部電影裡最微妙的象徵,顛覆對老師諄諄教誨的形象,成為一個復仇的母親。

然而,復仇的歷程中卻又如惡魔又好似老師,要大家「珍惜生命」的談話中,用平淡的描述女兒被謀殺的事件並點出兇手,卻又在學生牛奶裡加入了愛滋血液。

早就預見了霸凌的發生,更應該說是精心策劃的霸凌,藉由學生們的手,藉由自己的告白。

班級內刻劃了分享同一個秘密的詭譎氣氛,在復仇的歷程中班上的笑容笑鬧顯得特別諷刺。

這是第一次,她展現出她太懂得學生了,因為他是個老師。

當劇情被引導到北原認為老師說牛奶裡加了愛滋是假的,當他在街上遇到老師的時候,當他真的因為老師的一番話而思考什麼是「生命」,卻被那個絕望母親利用熱血老師逼迫兩個兇手到絕境的告白給震憾了。

你以為他仍舊還是老師,但他卻只想著復仇。

一個自此都在家裡度過過日子,為了想跟少年A成為朋友,最後被鄙棄,於是想要超過少年A的理由殺人的少年B。看來單純,卻一點也沒有反省,似乎正如老師所預想。

為兒子找理由的母親,更是展現了多數母親在面對兒子的過錯會有的反應。

但在家裡只有自己跟兒子,面對這種局面,崩潰、害怕、絕望,透過過去的照片找回善良的兒子,終於在最後兒子的告白之下,決心要殺死他。最後卻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為得只是兒子奇妙的幻想,不想當個弱者。

少年B,在某個程度上,只是不想被看低,渴望同儕肯定,需要朋友的簡單理由,卻犯下如此可怕的結果。或許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在自己的世界裡,連母親都不是很重要。

這是第二次,她展現太懂這個少年。
 
少年A,老師主要想要懲罰的人,自認為聰明而自命不凡的人,得意洋洋宣告自己計畫的人,想要獲得母親關注的人。一個只能用彆扭方式希望吸引母親注意的少年,正是那個年紀少年的特色。  
 


從頭到尾自認為是神,不看重生命,當好事不能上頭條時,那就殺人來上頭條。如此偏差的觀念,正如他所獨白,沒有人教導他殺人是錯的,於是他又那樣看輕生命,即使得到愛滋倒是稱了他自己的心意。

完全沒有悔悟的角色,並且殺害了一個看穿他內心的女孩。

自認為聰明的在網站上刊載了殺人獨白,自以為聰明的佈置了許多角色,但在老師的眼裡看來,卻不過只是小孩子的把戲,在大家毫無防備下或許造成傷害,但是卻比不過一個成人想要復仇,一個老師了解學生的程度。

直到最後真正的復仇降臨,當他引爆了炸彈卻殺了自己的母親,那一刻他可能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生命。

這時候那個老師似乎又回到現實,告訴他不能說謊,用殘酷的復仇教導他什麼才是生命。

同時展露人性的眼淚與殘酷的復仇,完全沒有想要讓他們受到法律的保護,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少年。

當人沒有了後路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復仇其實也只是那麼簡單而已。 
 


這是短短應用五個人的告白,就能交織成如此深刻的人性刻劃,這真的是作者湊佳苗筆法厲害的地方。

兩個少年的渴望最後另一個無辜的生命消逝。

迴盪在老師心裡的,應該就只那句,為什麼是我的女兒?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從台灣去義大利(機票)

嘉義皇品酒店婚宴與住宿經驗

拿坡里機場-蘇連多 (SITA巴士)